澳研中心承办第五届大洋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3-11-24浏览:10设置

11月10日-12日,由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研究分会主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大洋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近五十所高校、科研院所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6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汤加、巴西、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政府机构及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国际学者共同参会。会议主题聚焦“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大洋洲研究”。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玉勤在开幕式上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在区域国别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我校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和与会专家一道,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大洋洲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回应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加强国别区域研究,尤其是澳大利亚国别研究,着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咨政建言能力,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向阳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向本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我校承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会长梁占军阐述了加强大洋洲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研究分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汪诗明表示本届会议是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研究分会第一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感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为筹办此次会议、保障会议顺利召开的辛勤付出。


中心张秋生教授主持上半场主题发言。汪诗明教授探讨了区域国别学语境下大洋洲学科建设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陈弘教授发表了构建中澳新型伙伴关系的系列观点和主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赵青海研究员充分论述了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战略价值;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牛丽研究员解读了《2050蓝色太平洋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王华教授提出了以大洋洲为重心的太平洋构筑了一个世界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网络空间;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洪贵教授则分享了他近期对澳大利亚“南海岛民”问题的深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跃教授主持下半场主题发言。汤加能源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汤加前驻华大使科尔·拉图(Col Latu)通过视频方式阐释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问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高佳教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澳洲华人问题;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张瑛教授以斐济为例分析了海外中国旅游企业主社会网络的演化;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赵少峰教授讨论了韩国与太平洋岛国峰会合作机制的动因、特点及影响;我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颜廷副教授考察和分析了亚洲移民与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治理转型的关系问题。


在下午的分会场论坛中,与会学者围绕“大洋洲区域国别研究理论与实践”“大洋洲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澳大利亚外交与对外关系”“大洋洲历史研究”“大洋洲土著、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地区安全、交流与合作”“大洋洲地区政治与社会”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既有对大洋洲区域国别研究宏观范式的讨论,也有关于澳大利亚政治、历史与现状,新西兰历史与现实、南太平洋地区政治与社会发展动态、大国与地区关系互动、华侨华人社会融入等诸多学术热点问题的考察与分析。与会学者运用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学科间的融合、碰撞和创新,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提出大洋洲地区国别研究的真知灼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这既是对区域国别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内涵的生动呈现,也是对会议主题“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大洋洲研究”的最好诠释。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华主持。会议五个分会场共十位小组发言评议人分别就其分会场小组讨论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他们从研究内容、学科方法、研究视角、理论和观点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精辟的汇报分析。汪诗明在闭幕致辞中指出,中国亚太学会大洋洲研究分会虽然创办时间较短,比较年轻,却是国内成长、发展最快的学会之一,为培养大洋洲研究领域学科人才和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本次会议会议呈现出交叉性、深层次和国际化的新特点。“第五届大洋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是国内大洋洲研究新的里程碑,开拓了区域国别学语境下大洋洲研究的新局面。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相关链接:国务院侨办 | 中国侨网| 江苏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15 江苏师范大学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