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世界观|对话张秋生主任:华人融入澳洲,广东人是先驱

时间:2019-11-28浏览:456设置

 “广东人敢为天下先,也敢吃苦,在中澳关系的发展进程中,担任起先驱、领头羊的作用。”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张秋生专注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领域多年,并撰写有国内第一本澳洲华侨华人史——《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

他介绍,19世纪中叶,大批来自广东的华人群体赴澳洲淘金,由此揭开了中澳关系史的序幕。而随着在海外财富的积累,这批华人又开始回馈祖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广东人在近代历史进程中都起过先驱的作用。


澳洲华人史由广东人开创

南方日报:广东华人华侨在澳洲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张秋生:20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踏上澳洲这片土地,其中广东人担起了先驱与领头羊的作用。1818年,一位名为麦世英的广东人登陆澳洲,成为有史以来记载的澳洲首位华人,也由此拉开了华人拓荒大洋洲的序幕。

1851年,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回国内。由于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耕地不足、人口猛增、封建剥削与压迫加重和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沿海地区大批剩余劳动力无处安置,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广东地区局势动荡。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广东人,最早漂洋过海来到澳洲,参与淘金。

墨尔本唐人街上林立的距今已有百余年的老会馆,如四邑会馆、南番顺会馆、潮州会馆等,都无声证明了当年淘金时期大批广东人的开拓足迹。起初,唐人街上全都是广东人的店铺,随着技术移民、留学潮的兴起,唐人街被广东人垄断而形成的单一文化才被打破。

淘金之外,澳洲多个行业亦由广东人引领。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种菜是他们的老本行,做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后来形成了一种人多数量大、利润高且澳洲社会必不可少的兴旺行业。直至今日,悉尼的蔬菜仍由广东高明、高要两地人控制。

与此同时,他们也链接起了国内的发展,成为多个历史转折点的先驱。

南方日报:多批移民潮兴起,澳大利亚华人有了旧移民和新移民之分,他们的社会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

张秋生:首先职业发生了变化。旧移民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如餐饮、零售、蔬菜种植这种比较低端的行业。新移民则偏向中高端,在白领阶层当中,有更多的新移民进入IT、金融等高薪行业。

另外,华人参政意识在上升。以前华人强调落叶归根,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留学生进入时,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好的文化背景。他们更期待能融入澳洲主流社会,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参政,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社团概念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由于地缘、血缘相近,传统观念家乡的认同感,同舟共济,诞生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会馆、帮派会社等。如今,地域意识逐渐薄弱,新生代已经不太看重这些,反而随着商贸往来的加强,成立现代商会。同时载体在变化,过去会馆传统功能比较明显,如今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和象征,传统功能正在淡化。

广东可打造成为中澳合作的门户枢纽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淘金时期在澳广东华人链接国内发展,成为多个历史转折点先驱?

张秋生:淘金热时期积累了财富的澳大利亚华人开始关注国内的发展。他们延续了许多自己祖先的传统,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去,敢为天下先,也能吃苦。在经济上,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由在澳大利亚的广东中山人回国开办,还有一批从事民族经济的先驱。包括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的腾飞也离不开这批华人华侨的踪影。

在中国历次民族民主革命中,广东人也起过先驱的作用。如抗战时期华侨捐资救国。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的建立,促进了广大海外华人的觉醒,激发了澳洲华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在20世纪初,澳洲建立了各种华人社团,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创办报纸和学校,宣传共和思想,支持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捐款捐物。用多种形式资助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甚至一战、二战时期,许多广东移民后裔参军作战。

南方日报:新时期推动中澳合作,广东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张秋生:近年来,广东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额常年占到中澳贸易总额的10%以上,两地沟通交流也有非常深厚的历史。1979年,广东省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这是中澳两国第一对友好省州。广东和新南威尔士州均为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

我认为,澳大利亚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广东可以充分利用好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合作平台,加强与新南威尔士州的合作及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经贸投资、能源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办学和旅游等多领域的合作,打造成为中澳合作的门户枢纽。另外,广东可以充分发挥珠江出海口的优势,推动广东在澳大利亚华人华侨于中澳政策沟通、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等方面发挥增信释疑及牵线搭桥的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相关链接:国务院侨办 | 中国侨网| 江苏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15 江苏师范大学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