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人士热议中澳关系:粤可乘势打造中澳合作枢纽

时间:2017-06-15浏览:182设置

  罗布地区市长彼得·莱斯利(左)与维多利亚州澳华社区议会主席陈振良。

   华人淘金者后代艾德里安(左)和玛琳。

  亚拉腊金山华人传统博物馆创始人之一亨利·简斯顿。

   本迪戈金龙博物馆馆长雷扬名(右)与女儿雷海萍。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赵建(左二)与南方日报记者。

  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前市长约翰·菲利普斯(左)与疏芬山博物馆市场主管萨曼莎·麦莉。

   维多利亚州多元文化兼金融部长罗宾·斯科特(左)与该州众议院唯一华人议员林美丰。

    ■对话嘉宾

  ◎张秋生 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王震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处长

  ◎费晟 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系副教授

  ◎林伟健 澳洲广东工商联合会会长

  ◎陈振良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澳华社区议会主席

  ◎林美丰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众议院唯一华人议员、澳华社区议会顾问委员会主席

  ◎约翰·菲利普斯 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前市长

  ◎梅烝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多元文化事务高级顾问

  从160年前淘金热时期的艰苦奋斗,到如今成长为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重要族群,华人在澳大利亚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时代篇章。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相向而行,方可走出共同发展的道路。未来澳大利亚华人如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澳自贸协定实施的东风下,两国关系将走向何方?广东应如何作为?

  围绕海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南方日报专访了中澳各界人士。有专家认为,澳大利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伸线上的重要国家。实际上,中澳两国近年来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等“五通”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突破,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未来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广东具有经济、地缘、人缘等优势,可以乘势而上,打造成为中澳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门户枢纽。

  ●撰文:南方网全媒体特派记者 胡良光 黄叙浩 王会赟 龚春辉

  ●摄影:黄叙浩

    华人正全面融入澳大利亚

  南方日报:近些年来,华人在澳大利亚发展的情况怎样?

  林伟健:在“白澳政策”取消、多元文化主义推行之后,华人族群在澳大利亚呈现出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趋势。比如,政府专门拨款发展华文教育,中文也被列入高考项目。新一代华人多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来到澳大利亚,有知识、懂技术、资本雄厚等特点相对突出,广泛从事商贸零售、金融、农牧业、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等行业,部分华人也积极参政议政。

  费晟:随着越来越多华人前往澳大利亚定居,华人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之前以广东人为主,现在则来自天南海北;之前以普通劳工甚至难民居多,现在技术移民与投资移民与日俱增。新时期的华人不局限于经商或专业技术岗位,而是全面融入澳大利亚。

  张秋生:以中国改革开放为界,一般可以将华人移民划分为传统移民和新移民。前者大多追求“落叶归根”,后者则希望“落地生根”,有争取主流社会话语权的主观愿望。相比传统的同乡会和中华会馆,新型华人社团的活动层次更高、规模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影响力也更大。

   整合华社资源迈向关键少数

  南方日报:华人如何进一步融入澳大利亚主流社会?

  林美丰:华人在越来越多领域发光发热,但在政坛的表现仍十分低调。我们在鼓励华人更多地树立主人翁意识,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共事务。

  张秋生:华人群体可以力争成为澳大利亚主流政治当中的关键少数。一是整合华人社团资源,克服内部的门户之见,加强团结形成合力;二是充分了解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主动介入主流政治体系,参与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事务,不当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政府决策;三是积极参与各类竞选活动,有效维护华人群体的利益。此外,华人可以积极与其他少数族裔联合起来,一同提升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澳大利亚各界也应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多元文化环境,警惕种族主义偏见和排斥外来移民思潮的沉渣泛起。

   “中澳共赢主流趋势不会变”

  南方日报:中澳都是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怎样看待两国关系的发展?

  陈振良:100多年前,中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寻找“新金山”,而今天,我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这座“金山”,这就像是一个循环。目前中澳两国的联系紧密,包括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澳大利亚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往来,必须思考如何确保双方在全面合作中持续互利共赢。

  张秋生:建交45年来,中澳关系总体平稳健康发展,也经历过风雨。澳大利亚虽地处亚太,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西方国家,奉行西式价值观、政治传统和文化,在军事安全上依赖美国。我认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事务上,中澳双方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但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能够在互利共赢、平等发展的轨道上运行,这个主流趋势不会改变。

   “一带一路”五通已打开局面

  南方日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和中澳自贸协定正式实施,中澳合作有什么新空间?

  约翰·菲利普斯: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一座桥梁。中国打造了多个自贸试验区,这是中澳合作的重点区域。毫无疑问,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如你我所见,中澳两国人民都在努力消除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贸易壁垒等。

  林伟健:自2015年12月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以来,澳大利亚保健品、水果、葡萄酒、乳制品和牛肉等对华出口均实现了明显增长。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澳自贸协定带来的机遇下,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合作空间会越来越广阔。

  王震宇: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部长斯蒂文·乔博率领代表团出席,是澳大利亚积极响应和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体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事实上,中澳两国在“五通”方面的合作已经打开了局面。譬如,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关税减免大大便利了两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中澳互办旅游年,推行签证便利化措施。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互联互通等,都是中澳今后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发力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强在技术、资金和人才,澳大利亚则在咨询服务上实力突出,两国可以携手建立示范项目,同时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

    粤应充分用好友好省州平台

  南方日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澳合作,广东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张秋生:近年来,广东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额常年占到中澳贸易总额的10%以上。广东和新南威尔士州均为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我认为,广东可以充分用好友好省州平台,加强与新南威尔士州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现代服务、经贸投资、能源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办学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打造成为中澳合作的门户枢纽。另外,广大粤籍旅澳华人华侨在中澳政策沟通、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等方面可以发挥增信释疑及牵线搭桥的作用,这也是广东的宝贵资源。

  王震宇: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是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与澳大利亚在环保、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领域等交流合作。

  梅烝:维多利亚州的发展具有高质量和国际化等特点。广东经济体量大、市场大,第二产业齐全,第三产业空间大,政府积极进取。双方可以在高新科技、先进制造、高端农业、金融法律服务、文体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随着南航国航开通深圳与墨尔本的直航航线,人员往来会更加便利、频繁,产业互动也将有更大突破。

  南方报业全媒体矩阵推出的系列报道。


    ■报道反响

    联接中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5月31日开始,南方日报“重走淘金路再访新金山——纪念澳大利亚华人罗布之行160周年特别报道”在南方报业全媒体矩阵陆续推出,引发海内外多方关注与好评。这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烛照。

   还原华人澳洲淘金史

  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使命,南方日报本次跨国全媒体系列报道不仅浓缩还原了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奋斗历程,还深入探讨了中澳合作的现状、机遇与未来。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产品分别在南方日报主报、海外版、南方+客户端、南方网、侨乡广记微信公号和“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等全媒体矩阵集束式推出,掀起了一阵阵冲击波。其他主流媒体、门户网站与权威自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内容,国务院侨办官网、中国侨网、星岛环球网等平台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转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绍根认为,南方日报这次系列报道主题重大,凸显历史思维,坚持国家站位,具有全球视野,引领受众在160年的时光隧道中穿梭,实现了一次中澳跨国的时空对话。该系列报道有思想深度,方式创新,突出了全程全媒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特点,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产、多元传播的效果。

  “报道深入挖掘和呈现了华人在澳洲的淘金史和奋斗史,在全国主流媒体当中尚属首次,具有开拓意义。”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张秋生评价。

  曾在澳大利亚讲学的《四邑淘金工在澳洲》一书译者、台山一中英语教师杨于军也点赞本次报道:“内容全面翔实,让我了解了之前并不掌握的部分历史。”

    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报道在澳大利亚等地引起了热烈反响。祖籍广东台山的本迪戈金龙博物馆馆长雷扬名表示:“我们会把南方日报该系列报道的报纸装裱起来,在展馆内展出。这也是对淘金史的一种见证。”

  在澳大利亚江门总商会副会长温卓均看来,19世纪的华人淘金者是曾被遗忘的群体。100多年后的2017年,华人终于等到了维多利亚州官方的道歉声明。“这个道歉的背后应有中国崛起的影响力。”他希望,华人淘金史能够进入澳洲的历史教科书,成为永远铭记的一页。

  “80后”新移民、维多利亚州州长的多元文化事务高级顾问梅烝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华人在澳洲的发展历史,南方日报的报道必定成为重要参考资料。

  邓绍根认为,该系列报道不仅为中澳建交4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深化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江门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江伟良表示,江门与澳洲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当地早期的淘金华工多数来自五邑地区,目前约有5万名江门人旅居在澳。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江门已率先建设“中国侨都”,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和侨胞诉求,引导华人华侨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促进江门与澳大利亚在经贸互联、旅游互访、文化互融和民间互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澳大利亚江门总商会副会长李建文坦言,无论经商还是从政,在澳的江门籍华人华侨都期待并力所能及地推动中澳合作迈上更高台阶。

                                                                                            (转载自南方网)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相关链接:国务院侨办 | 中国侨网| 江苏师范大学

CopyRight © 2015 江苏师范大学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邮编:221009